彭阳县始终把开展“一抓两整”示范县乡创建行动作为大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总抓手,紧盯“抓”有方向、“促”有措施、“创”有成效,全面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。
紧盯“抓”有方向,健全创建机制。对标区市安排部署,高起点规划、高要求推进、高标准落实,确保创建工作抓有方向、创有标准。一是分步实施。坚持规划引领,组织人员对全县村党组织现状进行再排查、再起底,明确2020年至2022年开展“部署推开、纵深推进、巩固提升”三年行动计划,细化年度创建目标和创建措施,指导乡镇突出问题导向、因村施策,一村一案建立问题、任务、措施“三个清单”,循序渐进、滚动推进。二是分类施策。根据乡村差异,在四星级及以上村党组织中开展示范引领行动,自查自纠、立行立改;在三星级村党组织中开展巩固提升行动,对标先进、补齐弱项;在二星级及以下村党组织中开展晋级转化行动,提级督办、弥补短板,推动后进赶先进、中间争先进、先进更先进。目前,全县创建示范乡镇9个占75%、示范村119个占76.3%。三是分级落实。县一级建立观摩学习、评估验收机制,每月召开组织委员例会,选择1个乡镇分片推进,逐村观摩、逐乡交流,对标增压、示范带动。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,对创建工作每季度开展1次全覆盖考核督查,点对点函告、面对面提醒,层层传导压力、推动落实。乡镇一级每月召开1次党建互学互评互促推进会,听取汇报、分析问题、部署任务。
新集乡团结村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
紧盯“促”有措施,建立责任链条。坚决落实县委主体责任和乡镇直接责任,从短板入手、从基础抓起,推动村村争创、村病乡治、抓乡促村。一是强化县级担当。建立挂点联系指导制度,县级领导带头包联任务最繁重、基础最薄弱、情况最复杂的村党组织,以上率下形成“人人扛责任、用心抓支部”的工作格局。以干部提质助力创建行动,选配108名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,406名骨干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。统筹区市县三级财政资金,年投入8100余万元,提高村级办公经费、乡村治理经费和村组干部等任职补贴,确保村党组织有人理事、有钱办事。二是充实乡镇力量。建立乡镇党委书记抓村党组织书记选配、包村干部抓后备力量储备机制,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,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提高26.3%。所有乡镇全部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,配备专职组织干事,实行组织委员分工报备制度,充实乡镇党建工作力量。三是完善促村机制。制定《农村党建基本制度规定落实清单》《追责问责清单》,建立党建“周例会、月分析、季考核”制度,构建“计划、执行、检查、处理”闭合式链条,推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,有效破解“抓什么”“怎么抓”“抓不好”问题。深化“双评双定”活动,累计给53个党支部、902名党员亮黄星,强化正向激励、反向监督,促进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发挥。
紧盯“创”有成效,增强政治功能。坚持实践实干实效,激发“内力”、巧借“外力”、挖掘“潜力”,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,以服务中心的成效检验创建行动实效。一是助力乡村振兴。深化“四个一”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经验,推进“五链”建设,跨村成立联合党组织16个,实施集体经济项目76个,每村培育致富带头人14名左右,高标准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,真正做给群众看、带着群众干,形成强堡垒、育产业、促振兴强大合力。孟塬乡小石沟村组建机械服务队、创办小杂粮加工厂,形成小杂粮种植、收割、加工、销售产业链,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,集体经济累计创收110多万元。二是引领基层治理。全面构建“村党组织—网格(村民小组)党小组—党员联系户”组织体系,坚持党建引领,深化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,建立红黑榜评定公示机制,激发村民自治、德治活力,推动民风向善向好。草庙乡新洼村探索“1234”乡村治理模式,每名党员联系10-15户群众,建立“红黄绿”三色管理机制,围绕矛盾纠纷、环境卫生等对农户逐一研判、靶向施策、精准治理。三是聚力疫情防控。建立农村三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,县级领导、乡镇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,驻村干部、村组干部和党员担任网格员,把疫情防控责任压实到人、精确到户。成立临时党支部12个、党员先锋队183个,带动2200余名党员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。白阳镇崾岘村党员海明贵,在疫情防控中骑着摩托、背着音响、走村串户宣传防控知识,用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担当。